-
黄油的甜香、电烙笔触碰葫芦的细微声响、智能设备的运转,周五的校园里总是弥漫着不同的香气与活力。
呼和浩特铁路局呼和浩特职工子弟第三小学(回民区铁三小),通过开展特色社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设烘焙社团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通过AI社团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与科技素养,葫芦烙画社团不仅传承非遗文化还锻炼了学生的专注力。这些特色社团活动,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全方位成长。
小小面点师:烘焙社团中的劳动教育课
4月25日下午,回民区铁三小的烘焙教室内,学生们正专注地制作蛋挞。这个面向三至六年级的烘焙社团,以"安全、实践、创新"为教学理念,设计了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

在实践过程中,老师巧妙融入学科知识:通过观察烤箱中的面糊变化讲解热胀冷缩原理,在食材称重时巩固数学运算技能。社团实行"岗位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材料准备、造型设计、清洁整理等不同环节,在协作中培养责任意识。
“我们计划在接下来的烘焙社团活动中加入 ‘二十四节气点心’等特色课程,让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副教导主任马国芳说。
智创未来:AI社团里的科技启蒙课
在回民区铁三小的AI社团教室里,学生们正沉浸在科技探索的世界中。作为学校特色社团之一,这里为学生提供了接触人工智能的实践平台。

AI社团教室里,各类智能设备引人注目:灵活的蜘蛛机器人穿梭于障碍物间,灵敏的机械狗接到指令后可以完成跑跳等动作,人形机器人"爱宝"不仅能语音互动,还能带领小型机器人团队进行舞蹈表演。这些智能设备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AI社团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副教导主任马国芳介绍。在编程实践中,学生们分组合作,共同解决技术难题,既学习了知识,也收获了成长。通过将枯燥的理论转化为实践操作,让科技教育变得生动有趣。
非遗体验:葫芦烙画课
在葫芦烙画社团教室里,学生们正专注地在葫芦上创作。这个特色社团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葫芦烙画融入校园美育,让学生体验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指导老师从烙画历史讲起,向学生们演示如何用电烙笔在葫芦上创作。从简单的文字到生动的图案,学生们在课程实践中掌握烙画技巧。每逢节日,学生们还会制作特色烙画葫芦作为礼物送给同学和家人。
"这门课既传承了非遗技艺,又培养了学生的专注力和创造力。"副教导主任马国芳说。
来源:内蒙古晨报晨网·速闻新闻 王立 高鹏飞
责编:赵鹏飞
举报
